游泳班升級試:有必要還是商業操作?

香港地,不少家長幫小朋友報游泳班時第一句就問我們:「幾時有升級試?點樣先可以升班?」這種心態不難理解 - 香港教育制度長期與考試掛鉤,學樂器要考級、學英文要考證書,學游泳?自然也要有「升級試」才顯得「正規」。但「升級試」,真的對學生的游泳進步有幫助嗎?還是只是泳會賺錢的藉口?

究竟游泳班的升級考試是教育必須,還是商業操作?

首先,升級考試有個「兩難」:升班換教練 vs. 原班繼續學

Swim Test

(1) 升班換教練 → 教練冇心機教?

很多泳會採用「分級制」,例如:

  • 初級班(學踢水、換氣)
  • 中級班(學完整泳式)
  • 高級班(學轉身、速度訓練)

問題來了:如果學生升班後,要換另一位教練教,原來的教練會點諗?

如果辛辛苦苦教好一個學生,升班了學生就跟了其他教練,那麼教初級班的教練,就不會再好心機教班,教水的熱誠也會消失。

「教好佢地(學生)又點丫,升左班又唔係跟我,咁升班咪等下一手教囉,佢地咁叻…」

這樣的話,學生又怎會得到最好的教導。也許有些教練為保學生,又會慢慢教,「打好游泳基礎嘛」,其實就是耽誤學生的時間。

升班換教練,當小朋友是生產線上的貨物,一道一道工序,看似很好的管理系統,在人性面前,真行不通。

(2) 升班但唔換教練 → 考試為咩?

如果升班後仍是同一位教練,咁考試的意義何在?

浪費課堂時間:本來可以用來練習的時間,變成了考試。

不如持續評估:教練每堂觀察學員表現,逐步調整難度,比一次性的考試更實際。

升級考試的「商業真相」:$500 考試費 + $200 證書費

部分泳會的升級考試,根本是「賺錢工具」。

考核費用 $500,證書獎章套裝及郵寄費用 $200,著實也是不錯,對嗎?

更諷刺的是,這些考試通常附帶條款:

  • 「已繳費用,恕不退回」
  • 「測試結果及所達章別根據主考人員的判決為最終決定,參加者/家長不得異議」

換句話說:

  • 泳會穩賺不賠,無論學生合格與否,錢照收。
  • 家長冇得投訴,因為「最終決定權在泳會」。

難怪很多看穿的同行,會諷刺:「印證書好過印銀紙!」

真正的問題:升級考試,對學生有好處嗎?

(1) 考試能否真正評估游泳能力?

很多泳會的升級考試,只是讓學生游一段距離(例如 25 米自由式),合格就發證書。但須知道:

  • 游到 ≠ 游得好:游泳的動作是否標準?換氣是否流暢?安全意識如何?還是只是掙扎一段距離?
  • 一次表現 ≠ 真實水平:有些學生考試時緊張,表現失準,但平時游得更好。

(2) 家長的心態:要證書,還是要真正學會游泳?

香港家長習慣「考證文化」,覺得有證書=有進步。但是:

  • 證書≠能力:有學生考到「海豚章」,但其實泳姿錯誤,底子打得不好,長遠可能影響游泳發展。
  • 過度追求升班:部分家長催谷小朋友「快點考級」,反而令他們失去興趣。

更好的做法:持續評估 + 透明制度

其實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時有反思:

  • 升班了,換教練?50,60 年代的工業式分工管理方法,還適合現代游泳班嗎?
  • 升班不換教練,那又顯得沒甚意義。
  • 印證書好過印銀紙,這也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(或許有一天我們會改觀?)
  • 如果升級考試只是形式,那怎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進步?

(1) 持續評估,非一次性考試

我們游泳班的做法:

  • 教練每堂觀察學員表現,逐步調整難度,比「突擊考試」更有效。
  • 而且,學生掌握踢水技巧後,自然進入划手練習,無需等待「官方升級試」,這就更加靈活有彈性。

(2) 透明制度,避免「隱形收費」

我們未有考試制度,但若你不是我們的同學,是跟外面的泳會,那麼需看清楚,升級試應清楚說明:

  • 考試目的(是距離為主還是技術考核?)
  • 費用明細(避免隱藏收費)
  • 評分標準(讓家長知道如何準備)

(3) 家長的心態調整

其實我們認為,香港的家長,對考試的慣性,和證書的追求,是時候改變了:

  • 學游泳 ≠ 考證書,重點是培養水性、安全意識和興趣。
  • 與其追求「幾時升班」,不如問:「小朋友游得開心嗎?姿勢正確嗎?」

學游泳,最緊要唔係張證書,而係識游、游得安全、游得開心! 🏊‍♂️

您們又怎麼看這件事?